栏 目 导 航
教研文件
教研信息
学科动态
聚焦课堂
资源共享
质量监测
相 关 文 章
宁德市开展2023届高中毕业班教师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开展2022年初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开展线上评课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关于2020年宁
关于举办宁德市民族中学、柘荣一
2017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的说明
2017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关于举办2017年宁德市生物学科命
关于举办2016年宁德市政治学科命
福建省新课程课件、录像课和现场
关于召开宁德市“中学名师工作室
关于组织参加2016年福建省高中毕

宁德市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抽考高一历史试题质量分析报告
作者:本站     来自:本站整理     录入时间:2010-10-08     点击数:4317

一、试题的命制说明

1.命题依据与要求

通盘考虑试题的考查范围、呈现方式、能力层次、难度、不同层次学校水平。试题提倡原创或改装,不照搬现成的试题,不出偏、难、怪、繁的试题。试题在体现基础性的前提下,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注意适度设置时代性、生活化的情境,注意适度设置探究性、开放性试题。试卷重点把握及格率和平均分两项,尤其及格率应摆在重要位置。基础题以《2010年福建省高中基础会考历史大纲》为依据,中等题以《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为依据。

2.试题的基本结构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共两大题(两种题型),共29小题,其中选择题25小题,材料解析题4小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材料解析)

题数

分值

题数

分值

25

50

4

50

2)考查的形式与内容

本卷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从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几乎覆盖了高中历史课标所规定的必修第二册人民版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

3)试题的难易程度

试题所考查的能力,以历史学科4类能力12层次能力中的12类能力层次为主,34类能力层次为辅。各题难度介于0.50-0.90之间,整卷难度0.65左右。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试卷依据规定命题。试题体现基础性,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考查的历史知识均为经济史的主干知识,覆盖面广,实现对历史必修第二册的教学要求和终结性测评目标。试题传承“三新”(材料、情境、问题)风格。每道试题均依据素材,设置一定的不同的情境,由此引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注重试题的新颖性。试卷简约,体现梯度。试题内容简洁、易懂,考生阅读无障碍,便于考生准确作答。选择题由浅入深。材料解析题中所设置的问题的难度也呈阶梯式递进。第29题设置AB两组试题,分别让一、二级达标校和三级达标校考生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大部分考生合格,又体现试题的区分度。

试卷体现课改理念。新课标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突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这一原则,突出整体史观和人类文明的演进。如第1题“耕作方式”题;第6题“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题等。研究性学习在试题中也得到足够的重视,如第9141622263)、273)题、293)题等。第29题围绕“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主题比较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引领考生对历史上重大经济制度开展适度的探究。试题还不遗余力地在考查掌握与运用历史知识的同时,关注对历史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试。

试题关注学科特色。关注史学方法与意识的培养。如第12458911141718222426272829题等,发挥和挖掘高中历史课程在人文素养、史证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功能。

试题重视联系现实。试题重视历史素养的培养与现代公民教育,但不刻意追求热点。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试题在注重考查历史学科基础史实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联系现实。如第925272829题等,都不同程度地联系到当前世界与中国的社会现实,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三、考试及作答情况分析

1.试卷抽样数据统计分析

从参考学校反馈的统计数据来看,达标校历史学科总平均分为60.6分,及格率59.4%,优秀率10.2%。实测结果比预估的平均分65分、及格率80%、优秀率20%低,尤其是及格率和优秀率两项指标离目标较远。

从不同级别的学校来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项均呈正态分布,都由一级到二级再到三级学校递减,试卷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从同级别学校来看,平均分和优秀率有一定的差距,二级达标校中周宁一中卷面成绩相对比较理想(其参考人数都是选修文科的学生)。这一现状在三级达标校中依然存在,而且还相当明显。从城乡来看,县城的达标校比农村的达标校有优势。

从一些达标校反馈的试卷评价报告来看,选择题作答得较好,难度值约0.70左右,平均分约35.3分,非选择题难度值约0.50左右,平均分约为25.3分。由此可见,这份试卷对于基础较薄弱的二级达标校和大部分三级达标校的考生而言又有一定的难度。

统计数据采集于各参考达标校自行批改而得出的成绩统计,这虽与各校的评卷尺度的松紧有关,但也间接反映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现状与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2.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

1234568111213151618202224小题完成得好。这说明考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逐渐适应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基本达标,但学科较高层次的能力如概括分析比较能力,评价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选择题错误率较高的有第79101417192123小题。如第7题错选AD的较多,主要是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认识不清,忽视题干中的时间(1913年至1920年)限制。第9题主要是对三大改造的内容没掌握到位,没有准确把握图片中“公私合营”四字,以为股票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故无法准确判断。第10题一般错选A,主要原因在于一把“划地田”误以为土改,二没有抓住题干中“元璋故里”、“十八农夫”等关键信息。第14题一般错选D,主要是考生无法由题干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中揭示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因为维新变法时期出现办报热潮只是在专题四中简单提及。第17题主要是没有明确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开始的时间。第21题一般错选B,没有抓住“实质”,不理解垄断组织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非选择题

26题主要依托三则材料,考查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满分12分,平均分7.34分。第(1)小题考生能读懂材料,但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表达不够简练、到位,大部分答出“不能制造工业品,科技不发达”或只写到“工业”而无法指明“重工业”。第(2)小题答得较好,第(3)小题部分考生没有切题作答,更多的是答出工业建设的过程而不是谈认识。

27题,立意是“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文字材料,主要考查提取并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平均分5.03分。第(1)小题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分。第(2)小题失误在于没能从材料中充分提取信息,对形成因素的回答不够完整。第(3)小题平均分在1分左右,部分考生没有准确把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没能抓住主题来归纳。

28题,考查欧洲一体化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和概括,难度较大,平均分4.83分。主要问题是对第(2)小题中的“特点”归纳不够简练和全面,对第(3)小题中的“积极影响”分析不够透彻。

29题旨在围绕“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主题考查比较探究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的能力,设置AB两组试题,分别让一、二级达标校和三级达标校考生完成。平均分8.2分。本题失分最为严重,主要是考生的分析能力差,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弱。第29题第(1)小题考生一般都将“特点”或“如何调节”答成具体措施,而没有根据题意进行“概括”,大多数考生虽答出“政府干预经济”,却没答出“通过立法的方式”。第(2)小题“积极作用”一般能答对两点。至于对“趋势”的作答就不理想了,不少考生没审清题目,画蛇添足,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均回答,即回答了斯大林模式弊端的表现。B组题中第(3)小题主要失误是找不到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的比较项“目的、性质、作用”,甚至出现错误的答案表述,如“罗斯福新政不是全面干预,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共同点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

综上所述,考生在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基本达标,但也暴露出明显的问题。诸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混答、错答历史史实;历史概念不清晰;阅读理解分析、表述能力较欠缺,无法准确地概括材料中心意思,提取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考生答案中的错别字不少。

四、教学建议

1.领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把握教科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衡量教学成果的纲领性文件,而《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则是本土化的指导性文件。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在领会《课程标准》和《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分析教科书,宏观把握教科书,依据学生的实际,大胆整合教科书,突出重点,浅化难点。

2.重视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

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呈现历史新材料,设置历史新情境。如合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前提示、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史学争鸣、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文字辅助系统,充分利用人民版《历史地图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拓展视野,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适当补充一些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的史料进行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法指导,实现举一反三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对历史专题知识进行串联,重视中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转变学习方式,要扩大知识面、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逐步学习用正确历史观思考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如何规范格式,如何寻找题目的关键词,怎样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怎样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历史知识,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学科语言表述历史问题等等。

    执笔:陈善松

                                                                  




友情链接:     福州第一中学     宁德第一中学     宁德市教育局     蕉城区教育局     百度    谷歌
 
Copyright © 2009-2012 www.ndjxx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